试题详情
简答题清代骈文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因为清朝的科举制度已经到达了极度完善的阶段了,科举是有极其严格的写作格式,那就是骈文的格式。再加上明清时代,统治者是不允许平民议论朝政大事的。对那些参加科举的人来说,当官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所以他们只有尽力写好科举要求的格式,他们的出路就更加明确了。
    首先是清朝统治的日益稳固和文化政策的调整,乾嘉考据之学走向鼎盛,文化风气总体上趋雅,使骈文更容易得到肯定。朴学精于考据,而一般考据家大都学有本原,精通经学、史学,诂经考古,用事使典,句栉字比,都有依据,这些都有利于讲究骈偶、用事、辞藻的骈文发展,踵事增华、编织丽词美语和具有匀称错综形式之美的骈文,在浓重的学术文化的氛围里,重新又得到肯定和利用;其次,由于汉学和宋学的长期论争,又让骈文的兴起带上了和桐城派对峙的色彩。
    方苞“义法”中程朱理学的内核,实际上比唐宋古文的“道统”更为迂腐固执,其文章不近人情处,也远甚于唐宋古文家,在社会已历经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它遭到的反对是必然的。桐城派专主宋学,疏于名物考据,而且桐城派没有在唐宋古文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其作品往往流于空泛。汉学重学问、重考据、训诂、音韵之学,风气所及,饱学之士喜爱重典实、讲音律的骈体文,借以铺排遣使满腹的书卷知识,从而刺激了骈文的写作和运用。
    清代文体上的骈散之争也往往成为学术上汉宋之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如宋学家多写古文,清代汉学家则多写骈文。当时不少著名骈文家,如毛奇龄、汪中、洪亮吉、孙星衍、孔广森等人都治汉学。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