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亭面糊”与陈先晋都是《山乡巨变》里“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不同?
- 提示:小说中的“亭面糊”盛佑亭是“中间人物”的代表,也是作者在小说中着重表现的人物。他出身贫农,勤劳善良,坦率天真,也乐于为公家做事;但又随遇而安,爱打小算盘,无主见,随风倒,好吹牛,爱骂人,还贪嘴,总想发威风却毫无威信。特别突出的是好虚荣,本来他自己对入社有顾虑,但又想表现自己进步,在向儿子口授入社申请时,就把不愿入社的责任全推到老婆身上:“我本人跟我的崽女都愿入社,只有婆婆子开头有点想不开。我婆婆子讲,‘搭帮共产党,好不容易分了几丘田,还没作得熟,又要归公了。’”这种热爱刚分到手的土地,怕入社后受别人影响又要受穷的想法,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思想。对于这种大事清醒、小事糊涂的人,作者只是把他作为一个喜剧人物,是充满善意的嘲笑,最多也只是通过小孩子们自编自演的儿歌给予讽刺而已。周立波说:“面糊是我们这带乡间极为普遍的性格,我们一位邻居恰巧是具有这种性格的鲜明的特征的贫农。但书上也不全是写他,我碰见的面糊不止他一人”。贫农陈先晋与“亭面糊”的情况十分相似,然而,他不再是一个“喜剧性”的人物,而是更多地代表了当时农民的真实思想与心态。祖上几代人都曾发狠做活,却越做越穷,直到解放后分到土地,发家梦都才有了实现的可能。他自己在犁耙功夫方面是一把好手,儿子大春和孟春、女儿雪春都是青年壮劳力,如果自家单干,肯定可以先富起来。但是,现在却号召入社,要上交土地,几代人的梦想又将成泡影。作者在正篇的第13章“父子”、第14章“一家”、第15章“恋土”和第16章“决心”中,对于这位老农在精神上的痛苦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同情,充分表现了老一代恋土的农民在走向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时艰难的心路历程。因此,这个形象受到湖南广大农民的普遍喜爱。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玄言诗是指主要盛行于(),主要代表作家为
- 臧克家的诗《村夜》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
- 社会派散文
- 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风格是()。
-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
- 《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
- 茅盾著作《蚀》
- 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
- 《四世同堂》包括()、()和()三部小说
- 《雨巷》的基本内容。
- 以《关汉卿》为例,谈田汉“以诗入剧”的特
- 谈谈《女神》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 单四嫂子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
- 独具民族文化情结的现代派小说家是()。
- 新月派思想上倾向于自由主义。
- 20年代被称为"诗怪"的是早期象征派诗人
- 谈谈艾青叙事诗的特点。
- 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征。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拓了自我抒情的浪漫主
- 谈谈问题小说作家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