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为更好的治理国家,求贤若喝的汉武帝诏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董仲舒便是其中之一。汉武帝向董仲舒提出的问题是:“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材料二:(汉武帝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作答。由于对策的首篇专谈“天人关系”问题,因此这三问三答以“天人三策”为名而载入于史册。)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上汉武帝书云:“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利,刑戳妄加,民愁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罪徒)充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贾人有市籍不许以名占田也。若贾人更占田,则没其田业僮仆,皆入之于官……以塞兼并之路”。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当时所欲求解的是什么。
- 能总结以往历史教训,又能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保证未来稳定和繁荣的长治久安之道。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材料一“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
-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
-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权
- 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
- 李贽是明朝后期的重要思想家,他对正
- 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
- 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
- 汉武帝时期创办的太学意义应包括() ①
- 荀子《乐论》曰:“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
-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唐虽然也有边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传统
- 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开展
- 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
-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
-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