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述中国文化中“报”的具体特征。
-
具体特征:
(1)往还性。“报”的核心特性是一种社会资源或社会行为的交换。
(2)情感性。无论是报恩或是复仇,即无论是正性或是负性的“报”,多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牵动着还报者的爱与恨。
(3)增量性。由于人情因素的惨入,人们在回报是要有增量,要报大于施。
(4)延迟性。“报”不必立即进行。
(5)区别性。“报”作为伦理规范还有远近亲疏的含义,即在“报”中含有家族和人伦关系的区别。
(6)角色差异。施予者和受施予者由于角色不同,对“报”的看法和具体做法也不同。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虐待俘虏的行为
- 人们之所以相互吸引,不外乎是为了()及(
- 在学校里因为供学生练习的计算数量有限无法
-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
- 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依
- 社会公益活动是()
- 简述影响自我暴露的相关因素。
- 心理学家雷维奇(P.Lewicki)通过
- 社会心理学家卡茨(1960)提出态度的心
- 恋权情结的心理表现有哪些?
- 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是()
- 利他行为本身不可以作为强化来源来影响利他
- 斯金纳是()的创始人
- 移民国外所伴随来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属于()
- 人性的基本动机有哪些?
- 某个实验将人分成三组,一组是自己单独学习
- 社会态度的对象是()
- 求助者在场是唤起利他行为的必要条件。
- 下面哪一种处理方法不能减少社会懈怠(so
-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