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以雨果具体作品为例,简述其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 《悲惨世界》(1862)是雨果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分五部,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贯穿全书。小说突出了一个中心问题:穷苦人的悲惨的命运和处境。小说主要通过冉阿让、芳汀、珂赛特三个人物的不同遭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法律。他们的命运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失业、卖淫和儿童的流离失所。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序言中说:“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女子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冉阿让本来是一个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工人,但失业和家庭负担逼迫他偷了一块面包,结果是十九年苦役。雨果对此向社会愤慨地提出了一连串的责问:“愿意工作,但缺少工作,愿意劳动,而又缺乏面包,首先这能不能算他严重的过错?”“犯了过失,并且招认了,处罚又是否苛刻过分?”“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否构成了强者对弱者的谋害,是否构成了社会侵犯个人的罪行?并且这种罪行一直继续达十九年之久?”同样,雨果笔下的芳汀原来也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但受人欺骗有了私生子,结果被工厂开除。为了女儿活命,不得已把自己美丽的头发和一对洁白的门牙出卖。仍然走投无路,最后被迫沦为娼妓。“芳汀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呢?”雨果回答说:“社会造成了一个奴隶,即一个娼妓。”小珂赛特的悲惨处境更令人同情。雨果在指出不幸者的总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的“文明”后,着重表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对劳苦人民的迫害。在小说中集中体现法律的冷酷和残暴的人物形象是沙威。他是资产阶级国家的鹰犬,他象不祥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芳汀和珂赛特的生活,象幽灵一样紧紧追逐着冉阿让。他身上只有“尊敬官府,仇视反叛”这一信条和迫害“违法者”的狂热,雨果突出了这个人物的职业特点,力图把他写成令人憎恶的法律的化身。
    雨果在小说中不仅提出了社会问题,还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即宣扬以“仁爱”、“慈善”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中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这两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主张。
    雨果用了整整两卷的篇幅描写米里哀主教。米里哀主教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教会人物,此人德高望重,一生尽力为贫苦和不幸的人们造福。他把府邸献出来充当医院,自己搬到破旧的房子里住。他把大笔薪俸和津贴拿来救济穷人,自己过着清苦俭朴的生活。他指责政府向穷人征收门窗税是“拿空气做买卖”。主张兴办义务教育以开发民智。米里哀是一个披着主教道袍的人道主义者。他收留冉阿让,以德报怨,以仁慈感化他。主教的宽容和饶恕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立志为善。
    雨果通过这个情节说明仁爱感化是改造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冉阿让后来处处仿效主教。他成了市长后,他的善举不仅使蒙特漪小城繁荣富足,穷人的生活有了保证和改善,社会风气也日益淳化,而且他的怜悯同情消除了芳汀的误解,他的舍身相助使割风由仇恨而变成感恩。特别是对待沙威,他也象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尽。雨果以此表明法律在崇高道德面前的渺小、虚弱以及它的破产、失败。
    《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塑造了卡西莫多这个钟楼怪人形象。他本来是吉普赛人的弃儿,调换埃斯美拉达。被弃巴黎圣母院门前,克罗德将他带大,并让他做了敲钟人。相貌奇丑:独眼、驼背,脑袋在肩胛骨中间,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形体上最可怕、最丑恶的人物。耳聋,不太会说话,“半人半兽,勉强像个人的样子。”卡西莫多过着闭塞的生活,由于人们讨厌宗教,他的丑怪和耳聋,没法与周围的人交流思想,从周围的世界得不到温暖,过着“非人”的生活。
    由于仁慈和爱的力量,他的人性开始苏醒,灵魂复苏。埃斯美拉达的一杯水,使他认识到世界上还有仁慈,为了这一杯水,他爱上了埃斯美拉达,而且,这种爱极度崇高、纯洁。爱提升了卡西莫多的人格和智慧,使这半野兽的人用诗的语言讲话:“你是阳光,是露珠,是鸟儿的歌唱。”自卑自己的丑陋。
    爱情给了卡西莫多惊人的力量和勇气,当流浪人组成大军来解救埃斯美拉达,卡西莫多以为士兵来捉她,他推倒云梯,翻转巨石,放出沸腾的铅水,一个人阻挡了成千上万人的围攻。流浪人后来被骑兵队镇压。卡西莫多到处找埃斯美拉达,在钟楼上,他的主人脸上带着狰狞的笑,远处埃斯美拉达正在被绑上绞架,于是他将克罗德从钟楼上推下去,为心爱的女郎报仇,为善良雪恨。
    一个奇丑、粗野的小人物,一经被升华为极美的高大形象,他的大智大勇、大慈大悲非常感人。“小人物的高大形象”。
    作者认为,原来,反人性的宗教生活把卡西莫多异化成“非人”,现在,埃斯美拉达所代表的“爱”的力量又使“非人”复归为人。颂扬了爱的力量,把爱看成是改变人、改变社会的灵丹妙药。
    在雨果的作品中,下层人民得到了颂扬,体现出雨果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进步性。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