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血针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掌握泻血量?
  • 血针的注意事项包括:
    三棱针针尖较细、质脆,易于折断,因此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使用宽针时,针刃必须与血管平行,以防切断血管。
    血针的进针深度以刺破血管壁出血为度,过浅则刺不透血管,过深则会刺穿血管,形成血肿,或导致出血过多。
    针刺出血,一般都可自行止血,或在达到一定出血量后通过轻轻压迫穴位或使患肢活动的方法止血。若血针后出血不止,可延长对穴位的压迫时间,必要时刻采用止血带、止血钳、止血药或烧烙止血法。
    施血针后,术部要保持清洁,避免水浸、雨淋,以防感染。 血针泻血量的掌握
    泻血量的多少应根据患病动物的体质强弱,疾病的性质,施针时的季节气候、所刺穴位以及出血的颜色和粘稠度等灵活掌握。一般来说,膘肥体壮的动物,泻血量可大些;瘦弱体小的动物,泻血量应小些;而体质衰弱、怀孕以及泻痢日久、大失血的动物禁用血针。热证、实证,泻血量宜大;寒证、虚证,泻血量应小,甚至不用血针。春季、夏季天气炎热时放血宜多,秋季、冬季天气寒冷时放血应少或不放血;位于粗大血管上的穴位可多放,位于较细血管上的穴位应少放,又些穴位如分水穴,破皮见血即可。放血时,当流出的血液由浓稠变为稀薄,由暗红变为鲜红时,即可停止放血。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