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角色互换理论对新闻活动有何意义?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
(1)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己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2)角色互换理论的意义。由于任何一种角色都是以与之相关联的另一角色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角色互换有助于加深对自己原来角色的认知,增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3)角色互换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A.实际表现出来的角色互换。是指暂时离开自己的主要角色,实际去承担另一种角色,从中认知、体验这种角色的心理活动。表现形式主要有:记者自己充当采访对象,即从记者的角色暂时变为采访对象的角色。记者或编辑充当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或评论员);编采播和易的节目主持人,在采制新闻时充当记者的角色,在修改稿件时充当编辑的角色;新闻受众参与新闻传播活动,如作为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的现场目击者向传媒提供新闻;被邀请到电台(电视台)跟主持人一起主持节目;报刊发表的读者来信,广播播出的听众点播,听众来信、来电等,新闻受众作为作者暂时充当传播者的角色;通讯员是不在编的记者,他们主要的社会角色是新闻受众,同时又经常以通讯员的角色为新闻单位撰稿,成为传播者的一部分。
B.凭借想象的角色互换。主要指在自己的头脑中凭借想象、移情去设身处地的体验服务对象的角色。主要表现形式有:记者带着受众的眼睛、耳朵去采访、去观察、去倾听,去写作、制作;编辑立足于受众修改稿件;编辑以主持人的身份撰写主持人节目的稿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现场短新闻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 试结合实例,分析说明非智力因素在新闻工作
- 简述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情况。
- 谈谈《夜宿车马店》多侧面、多方位地表现主
- 简述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选择性?
- 《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简
- 简述舆论的社会功能。
- 简述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角色互
- 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 受众的特点
-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活动的()与外部联系的传
- 简述《“一厘钱”精神》的主题。
- 驱动新闻传播行为的终极动力是()。
- 试论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或的激发与导向作
- 简述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孵化了新闻事业”这一说
- 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第一关
- 在影响受众态度的诸多因素中,作为新闻传播
- 简述批评不慎表现的三个方面
- 如何理解舆论的非决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