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青年必读书”事件
- 1925年1月间《晨报・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与“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鲁迅的答卷是“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段话常常被用来作为鲁迅是激烈“反传统”的证据,鲁迅此语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议乃至漫骂,直至今天也常常饱受非议,这就是所谓的“青年必读书”事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叛逆的猛士”
- 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发表在()。
- 与正视现实的人生哲学相联系的是鲁迅强烈的
- “匕首”、“投枪”
- 鲁迅第一部小说集的命名意在给()助阵作战
- ()时期是鲁迅战斗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 以张勋复辟作为背景的小说是()。
- 创作《野草》时,鲁迅正处在世界观矛盾而复
- 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基本特征大致可归为哪几
- 文学形象赵贵翁、赵七爷、老拱分别出自鲁迅
- 鲁迅在()一文中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
- 鲁迅的比较文学实践,具有哪些作用与意义?
- 比较明显地反映鲁迅思想发生质的飞跃的杂文
- 鲁迅现实题材小说中不觉悟的愚昧的底层群众
- 狂人既是一个()形象,又是一个()形象。
- 阿Q正传》写于()年,连载于北京的《()
- 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
- 鲁迅在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了(),并任
- 《尝试集》的作者是()。
- 鲁迅在谈到中外作家创作艺术时,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