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韩老师在讲解《枫桥夜泊》时把"姑苏城外寒山寺"释为"苏州城外寒山上的寺庙",这时有一学生举手问道:"我曾到过寒山寺,可那里并没有山。据说徐州那儿倒有座寒山。"老师没想到会有这个问题,正在疑惑之际,又有一个学生接着问:"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寒山’又指何处?"这时,韩老师镇定地说:"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同学们回答:"想。"接着,韩老师说:"王兵(班长),你组织几个人去弄清第一个问题。张扬(语文课代表),你负责去弄清第二个问题。明天早上语文课来告诉大家。"后来韩老师与同学们弄清楚了几个问题:①寒山寺确实不是指寒山上的寺,其原名是妙利普明塔院。唐贞观时,有个叫寒山的和尚住持该院而得名寒山寺。②地理确有寒山其地,在徐州东南。③"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寒山,应指深秋季节中的山,乃泛指。问题:(1)请你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角度,对韩老师的行为作出评析。(2)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1)韩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要求。①关爱学生,以人为本。韩老师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探究精神。韩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维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②教书育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韩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③终身学习,勇于创新。韩老师崇尚科学精神,拥有终身学习理念,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启示。①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尊严。②关爱学生,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从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③教书育人,通过特定知识的传授,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④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技能,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与问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⑤教育机制,根据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境作出应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