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述循环中国行政区划的二三级制的。
-
①郡县的设置始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郡县制已初具雏形,为秦的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②汉代为了对日益增多的郡加强管理开始设立监察区。最初监察区只是中央的派出机构,与郡并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州设刺史或州牧,也不是常设官。西汉末年,这种状况才有所变化,州的地位上升。在地方普遍设立郡县两级制,由于汉初分封王国,在王国下又设有郡县,便形成三级制。东汉后期,州逐渐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便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总的来看主要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因分裂割据,朝代更替频繁,地方行政制度和行政区划变化无常。东晋开始实行“土断”,将侨置州、郡、县并入土县。这种行政区划的趋势和混乱状况一直延续到了南北朝时期。
④隋文帝时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废除了郡,但后来郡与州的名称不断替换。
⑤唐代在行政区划上一个重要的改动是设立道。唐代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州县制。为灭安史叛乱,唐在全国遍设方镇,任命一批管军、管民的节度使。战乱爆发初,全国已设置了44个方镇。等战乱平息后,这些战时区划就保留下来,节度使与道已融为一体,凡设置节度使、观察使的地方,皆称为“道”。道已成为州(府)之上的行政、军事区域,地方制度又从唐前期的虚三级变为实三级了。
⑥五代多实行州县二级制。
⑦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实际上最初是一种财政收转区。后来路实际上成为了一级行政区划,宋代便出现路、州、县三级制。(宋代地方行政区仍实行州县制,其特色是州一级行政区相对更复杂)
⑧辽代实行道、府、县、三级制,但还保留部落、头下军州等制。
⑨元代推行行省制。元代行省下实行路、府、州、县四级制,但在实际运行中互有交叉,十分复杂。
⑩明代承元制,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清代上承元明之制,实行省、府、县三级制。民国前期一般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丝绸之路的兴衰原因。
- 和我国西藏自治区相邻的国家,按自东向西的
- 国民党时期,政治集团里军统的人选主要来自
- 罗成是小说《隋唐演义》中虚构的人物,请问
- 名的狮子座流星雨与哈雷彗星有关
-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海岸演变的趋势。
- 灰化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灰化淀积层,灰化土
- 梁山泊
- 简述中国文化对佛教的收纳和交汇?
- 由于怀疑反朝残余势力在海上搞破坏活动,以
- 简述中国整体思维的发展阶段?
-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认为土壤是气候、生物、母
- 下列对华北地区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关于历代变革中“中国”含义的说法中,不正
- 西亳
- 秦汉时期,中国商人地位等同“罪谪”。
- 清朝继承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其中()发挥了
- 沙漠变迁的影响。
- 中国历史上,在汉族迁入其他地区的事件中,
- 中世纪温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