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个人与老龄化关系。
  • A.脱离理论
    (1)老年人身体衰弱,形成了脱离社会的生理基础
    (2)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可能由老年人启动,也可能由社会启动
    (3)老年人的脱离有利于其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的继承
    (4)老年人脱离过程具有普遍性
    不足:
    (1)没能解释一些老年人属于“不成功”的脱离者
    (2)有两个变量,即社会脱离和心理脱离
    (3)社会脱离理论忽视了老年人与他人所持有的不同观点
    B.活动理论
    (1)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
    (2)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
    (3)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
    (4)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
    不足:
    (1)设定老年人个人可控制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收入等方面都会影响到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程度。
    (2)假设老年人的心理与社会需求从中年到晚年都是稳定的,但事实上,生理、心理等变化都会改变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3)不能有效解释老年个人生活的经历与晚年参与活动的需求关系(4)不能有效解释老年人个性在参与活动中的作用
    C.连续性理论:认为中年期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将保持一种连续性而持续到老年期。
    局限:
    (1)忽略了外部社会因素对人们个性改变的作用
    (2)用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个性特征而忽视了个性特征发展的具体内涵
    D.角色理论
    两大变化:
    (1)推出某些社会工作关系和中年人的典型角色
    (2)开始退休生活和典型的老年人社会关系
    E.社会交换理论:发展与老年人有关的政策和社会服务的原则应当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加老年人的权力资源,以保持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的互惠性、活动性和独立性。
    F.相互作用理论:主要探讨环境、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老龄化的影响,包括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标志理论、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G.社会重建理论:
    (1)让老年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的偏见及错误观念
    (2)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
    (3)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
    H.老年亚文化理论
    I.年龄分层理论:
    (1)同群期
    (2)各个年龄层对社会的贡献或反应能力
    (3)年龄层的社会形式
    (4)与年龄的有关的期望
    J.现代化理论
    K.老龄化的政治经济理论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