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请简述病毒性肝炎血清标记物--乙型肝炎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测定
    (1)参考值:ELISA法阴性;RIA法阴性;反向间接凝血法(RPHA.阴性(滴度<1∶8)。
    (2)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急性乙肝潜伏期;发病后3个月不转阴,则易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携带者HBsAg也呈阳性。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常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抗-HBs是保护性抗体,提示机体有一定免疫力,一般在发病后3~6个月才出现,可持续多年。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抗-HBs免疫球蛋白者,抗-HBs可呈阳性。
    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HBeAg阳性表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提示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较强;HBeAg持续阳性,表明肝细胞损害较重,且可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如转为阴性,表示病毒停止复制。
    4.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急性期即出现阳性者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出现阳性者可进展为肝硬化;HBeAg与抗-HBe均阳性,且ALT升高时可进展为原发性肝癌;抗-HBe阳性表示大部分乙肝病毒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减低。
    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HBcAg阳性,提示病人血清中有感染性的HBV存在,其含量较多,表示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预后较差。
    6.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测定
    (1)抗-HBc总抗体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抗-HBc总抗体主要反映的是抗-HBcIgG,其检出率比HBsAg更敏感,可作为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作为乙型肝炎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鉴定和献血员的筛选。
    (2)抗-HBcIgM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IgM既是乙型肝炎近期感染指标,也是HBV在体内持续复制的指标,并提示病人血液有传染性;IgM转阴,预示乙型肝炎逐渐恢复;抗-HBcIgM转阳,预示乙型肝炎复发。
    (3)抗-HBcIgG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IgG是在发病后1个月左右升高,可持续终身。它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常用于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前S2和前S2抗体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Pre-S2阳性提示HBV复制异常活跃,有传染性;抗Pre-S2阳性见于乙肝急性期及恢复早期,提示HBV已被清除,预后较好。
    8.乙型肝炎病毒DNA测定
    (1)参考值:斑点杂交试验和PCR法阴性。
    (2)临床意义:DNA阳性是诊断乙型肝炎的佐证,表明HBV复制及有传染性。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