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被告人刘某某先后购进假冒“芙蓉王”、“双喜”、“万宝路”等各类品牌卷烟共计5000余条并予以销售,截止2011年3月12日,刘某某已销售上述假冒卷烟1000余条,销售金额共计人民币4万元,其他尚未销售的被查扣的4000余条假冒卷烟,标值达12万元。刘某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说明理由?
- 两高司法解释(法释【2010】7号)第2条规定,伪劣烟草专卖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15万元以上,或者销售金额未达到5万元,但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达到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刘某某的行为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2010年6月20日,某市烟草专卖局拦下
- 询问犯罪嫌疑人包括哪几种基本方法?()
- 关于涉案烟草专卖品货值金额计算,哪个选项
- 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李某等5
- 关于非法经营,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建立信息情报网络运行机制,应把信息情报的
- 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认定的说法,下
- 下面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注册商标
- 关于市场型涉烟刑事案件的调查方法,主要有
- 加强情报理论学习是强化情报意识的捷径。
- 2010年9月15日,何某利用一辆微型车
- 关于情报意识和情报利用的关系,以下哪项是
- 查获的未销售的伪劣卷烟、雪茄烟,无法查清
- 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法定刑进行分档次正
- 犯罪嫌疑人产生戒备心理的原因主要因为自我
- 关于线人经费与档案的保密,下列哪项是正确
-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 侦查人员在跟踪、守候犯罪嫌疑人应具备哪些
- 无烟草制品经营许可证的黄某某多次利用驾驶
- 假冒商标烟草制品的鉴别检测工作,由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