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利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指标,检验中央银行2004年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谈谈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及2005年度货币政策的走势。
  • 2004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价高位平稳回落;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外汇储备大幅增加。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7万亿元,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9%。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促进商业银行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加强以市场为基础的调控机制建设,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2004年,金融运行平稳,货币供应量增幅回落,贷款适度增长,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2004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26万亿元,比2003年少增4824亿元,比2002年多增4173亿元。基础货币余额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逐步上升,货币市场利率基本平稳。国际收支“双顺差”,2004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为6099亿美元,比2003年末增加2067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虽然得到抑制,投资增幅回落,货币信贷增长放缓,总体经济正朝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严峻挑战,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不够牢固。2005年仍将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上升期对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是保持稳定。因此,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含义在于强调“既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要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我国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体系,当前经济增长中的“体制性过热”以及政府针对“过热”所采取的宏观调控都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可能再次增加。另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要适当增加货币信贷供应来配合。由于新一轮经济增长目前主要体现为投资拉动,消费尚未真正启动,扩大内需仍任重道远,而且经济运行中原有的结构性问题仍存在。这就需要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注重向鼓励消费倾斜,坚持“有保有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总之,200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货币信贷预期目标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均增长15%,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