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涵义。
  • 宏观经济学早期的政策有效性研究主要侧重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比较,并据以确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及决定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及经济增长这三项目标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学理论就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讨论,尽管仍以货币对产出影响与否为基础,但侧重点却由传统的与财政政策的比较转向抗波动效应的分析,并由此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产出波动理论。由此可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基点,就在于所采取的宏观金融调控措施能否起到抵御经济波动的政策效应。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角度研究,作为以货币为工具的货币政策,其对抵御经济波动的效应主要取决于这样一个基本条件:货币能够系统地影响产出,即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联系。这个基本条件都能够在实证检验中得到大致的判断。
    产出的增长要受到来自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货币投资因素,二是物资积累因素。然而,货币投资和物资积累的对应关系又不是绝对的。由于经济过程中存在社会购买力的“漏出”现象,使相应价值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中沉淀下来。此时,增加货币供给、扩大社会购买力,可以刺激需求,以满足资金匮乏者的投资欲望,使沉淀商品充分运转、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在运动中使价值增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能够对潜在的社会购买力和沉淀的商品资源产生“返归”效应而影响产出。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