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多项选择题《和尚之喻》告诉读者,民谚之所以取譬于和尚,是为了()。
A、反映人们对“空门”内事物的理解
B、表达人们对“空门”内矛盾、不公现象的批判
C、反映人们对俗世现实的观察
D、表达人们对僧俗两界相通性的看法
E、表达人们对俗世不公平现象的批判
- D,E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以下哪位作家亲自到朝鲜战场上体验生活的?
- 简述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
- 巴金的()被喻为“一部讲真话的大书”。
- 同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梅和鸣凤的个性又有
- 简析路翎作品《财主底儿女们》在表现思想内
- ()标志着王安忆创作的突破,并被视为寻根
- 《给战斗者》一诗,是()写于1937年的
- 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的被合称为“三恋”
- 后朦胧诗人主要指在朦胧诗直接影响下成长起
- 朦胧诗最先引起社会的注意,是老诗人公刘在
-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小米的
- 《党费》在细节描写上有何特点?
- 以下不属于十七年时期三大文艺批判的是()
- 《风雨天一阁》中作者着重介绍的天一阁的创
-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在艺术构思上有哪
- 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以女性视角,大胆表
- 《作品52号》的作者()
- 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
- 以下哪部不是汪静之的作品()。
- 参加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的12人中,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