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诗经》的编定成书又哪几种说法?其各自的依据是什么?《诗经》在汉代的流传情况如何?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收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成书,公元前6世纪。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诗和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有“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①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②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③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孔子对诗做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以上三家为"今文经",西汉时已立于学官,称"三家诗"。《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由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
- 试述姜夔白石词清雅的艺术特色。
- 试分析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 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著称的史学著作是
- 苏东坡一生曾经被贬到黄州、广州、儋州等地
- 简述《南柯梦记》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倾向。
- 简析《无衣》在艺术手法上的巧妙之处。
- 《西游记》三笔是指幻笔、戏笔和()。
- 《七发》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 《九歌》和楚地民歌有何关系,其中各篇作品
- 李广一生不得封侯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最高统
- 许仲琳编辑的《()》是一部著名的神魔小说
- 西汉最具时代特征的文体是()
- 我国现存最完整,最早的七言诗歌是()的《
- 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字邦卿。词集有()传
- 汉乐府民歌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体现在()。
- 海内存知己,()。(唐·王勃《送杜少府之
- 简述“拟话本”的基本特点,并列举代表作家
- 简述《庄子》散文的特质(《庄子》的艺术风
- “子张学干禄”,“干禄”一词指的是为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