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 是指从1956—1958年,我国民族学工作者在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工作者的协同下,以近千人的强大阵容,在全国16个民族地区开展了全面深入地调查,再一次取得了巨大成果。一是了解到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突出;二是发扬中国民族学与历史学研究紧密结合的传统,在数千万字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三套丛书初稿和调查资料300多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推动陕西文化“走出去”,必须以()为主体
- “司岗里”是()对自己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
- 以下文化作品中,未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
- 以人的能力环球航行,展示中华民族力量的2
- 在朝鲜族人中,()是光明美丽的象征。
- 土家族重阳节通常会()。
- 怒族经济以()为主,()、()为辅。
- 四月八是土族人民的()节日?
- 对西藏社会生活影响很大的活佛转世金瓶掣签
- 民族工作必须遵循的四句话是什么?
- 民族强迫同化
-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 什么是宗教极端主义?
- 文化变迁
- 丰年祭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民族()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 关于“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
- 西瓯.骆越是()的先民。
- “纳顿”在土语中是()的意思,是青海省民
- 如何看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