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评述利率决定理论发展的脉络,并分析各个理论的内核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
  •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的利息总额与贷出本金总额的比率。利率的决定理论大概有以下几种: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利率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该理论指出,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此外,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作用。
    2.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供求数量的对比,
    货币供给量由货币当局决定,而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即货币需求)随之上升,利率也会随之走高;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减弱,会导致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下降,利率也会随之走低。
    4.新剑桥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因而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某一时期的储蓄流量S和货币供给的增量,与利率水平正相关;借贷资金的需求则取决于同一时期的投资流量I和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的变化,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5.新古典综合派的“IS-LM模型”,该理论认为IS-LM模型将市场划分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国民经济均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现均衡。该模型在进行利率分析时,加入了国民收入这一重要因素,认为利率是在既定的国民收入下由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决定。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