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近大远小”透视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绘画造型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请你针对“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这一内容的学习,进行15分钟教学过程的设计。
- 利用简易取景框进行观察景物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变换观察角度、方位,认真观察物体所产生的不同透视现象,从中探索透视规律。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写生。选择典型、简单的场景,通过实地观察、描绘,让学生在画面上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如描绘一排电线杆、一条铁路轨道、一道围墙等。
可选择典型图例一幅,引导学生从画中找出地平线、消失点,再画出几条典型的透视线,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近详远略、近浓远淡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将物体的外廓简略地表现出来,从而表现出透视效果。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4×100米接力跑比赛中()的长度是()
- “学不躐等”反映的是身心发展的什么规律?
- 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
- 苛勒提出了与完形—顿悟说相对立的学习理论
- 家庭教育
- 记忆策略
- 9.36÷100,小数点()。
- 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 测验的正确性、准确性的是测验的效度。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
- 不稳定音程也是不协和音程
- 下面哪一项不是关于制止教师体罚现象的措施
- 新课程标准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 1877年,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出版
- 学生偶然出现的胆小、说谎、挑食等,在品德
- 语文成绩好,语文自我概念强,这说明()
- 失明者的听觉、触觉等方面往往会获得超常发
-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
- ()是朱践耳1952年为大型纪录片《伟大
- 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