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6月5日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第4个环境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在2018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规范》对公民日常生活中多方面行为提出明确规定。其中包括,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6月6日《北京青年报》) 早在2007年,规定“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20℃”。但从十多年的执行情况来看,显然差强人意。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夏季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以下、冬季将空调温度调至20℃以上,似乎已成一种“常态”;特别是,一些经营性公共场所,将“夏季大幅调低空调温度”,比如说电影院向观众开放冷气,本来是一种人性化关怀,作为招揽顾客的一张“王牌”;但是因为空调调温太低,电影院里太冷导致观众抱肩缩背甚至瑟瑟发抖,不光无法突出“人性化”,还逼迫观众中途退场甚至租毛毯御寒,如此还能留住观众吗? 面对热浪冲天的外部温度,电影院里的观众却在“抗寒”,如此浪费电力资源,真的令人心痛。而我们的“控温标准”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对于国务院办公厅便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谈谈你的看法。
  • 资源紧张是近些年许多大城市非常突出的问题,而节约能源、勤俭节约过日子,也是许多地方追求的理念。而我们的“控温标准”能有效地促进科学使用空调,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保护环境,真正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的两型社会。
    电影院要裹毛毯?从温度较高的室外一下子进入温度过低的空调环境,温差过大极易引发身体不适,特别是老人、小孩和一些体弱者,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也会无形之中对身体造成健康隐患。我觉得这是欠缺低碳理念的体现。国务院控温标准不仅仅是一纸政令,更是对市民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意识的引导。这一话题充分说明“控温标准”成了一纸空文,这一项利好的政策沦为虚无。这一节能举措的出台仅具倡导而非强制性,执行对象全凭自觉,效力不够,对于商家来说,更换一套精确控温的空调设备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空调能耗对其成本的影响较小,在节能方面商家缺乏动力。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公共场所违反控温规定行为由于缺少处罚的法律依据,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
    可见,空调温度,体现社会文明程度。这次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要求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很有必要。首先,应做好电力供应的调度工作,确保各地均衡用电。可以阶梯式的收费,设计最高限额,一旦超限,电价将提高;超限越多,电价越贵,倒逼他们遵守并落实标准。其次,通过政府公共节能机构肩负起责任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最后,最重要的是引入处罚机制,完善标准的操作细则,提供处罚的法律依据,对高消费场所违反节能规定的进行高额处罚。除此之外,针对公共场所的空调上我建议设置一个小机关,超出合理温度范围空调就自动停止运行。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