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
(1)富于幻想。他们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受生活阅历的局限,想象力与现实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有时甚至把想象当作现实。如果不考虑这一心理特征,常常会被当作“说谎”、“欺骗”。对此。教师要充分理解。
(2)注意力水平有限。他们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虽然随着年龄增大,注意力的稳定性和范围也不断发展,但总的来说注意力仍然有限,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3)无意识记忆占主要地位。虽然随着年级的升高,有意记忆明显发展,但整个小学阶段无意识记忆始终占主要地位。
(4)自我意识明确。小学生普遍具有独立个体的意识,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常常是主观的,不够客观、全面。
(5)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学生只能就事论事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随着学习活动的增多,虽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但总体上以形象思维为主。
(6)情绪、情感相对稳定但比较单纯。与幼儿和青春期学生相比,他的情绪、情感相对稳定,但也比较单纯。
(7)好奇。他们生活阅历少,什么都觉得新鲜,总想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老师要保护这种好奇心,千万不要扼杀这一可贵的心理特点。
(8)爱动。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又强,因此爱动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有时甚至丢三落四,顾此失彼,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
(9)喜欢模仿。他们觉得好奇,就要模仿,他们认为值得尊重就模仿。模仿是人的天性,成人也模仿。但小学生的模仿有着很大的盲目性,要加以引导。
(10)好胜心强,不服输。小学生没有什么失败的挫折和体会,常常表现得顽强、不服输。这是一种好的心理特征。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小学德育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程
- 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进取心,为形
- 所谓的“三教”是指()。
- 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的骨干
- 团体辅导的功能有:①发展性功能;②预防性
- ()是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
- 班主任如何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和楷模?
-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于班主任在日常
-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课程育
- 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中,为学生提供
- 通过开展各类()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家长误解班主任,怎么办?
- 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取得
- 班主任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 按非正式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型(
- 非正式群体有哪些主要特点?
- 强迫症
- 班级德育的方法有哪些?
- 班主任要以智慧的方式开展班级工作,以下的
- 在德育过程中,坚持说理教育,采用启发、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