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品种混杂退化的实质和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 品种混杂退化的实质和主要原因:
    (1)机械混杂:另一群体的基因“迁入”到本品种群体,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防止的办法:防杂保纯。
    (2)自然杂交:在种子生产田中某些植株与机械混杂进入的异品种株、本品种退化株或邻近种植的其他品种发生自然杂交后,“迁入”了新的基因,而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防止办法:隔离。
    (3)自然变异:以单基因计算,一个世代的自然突变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10-6),因基因总数很多,整体看有相当的频率。特别是频发突变(以特有频率频频发生),又有选择上的优势,在大群体中不因抽样误差而消失,会对群体基因型频率改变有效应。
    (4)微效基因分离重组:新育成品种在推广之初,本身在微效多基因上还存在着杂合性(剩余变异),由于它们的分离重组而引起品种混杂退化。常异花授粉作物群体中个体间异质性和个体内杂合性,分离重组导致品种混杂退化速度更快。
    防止措施:
    未稳定群体选株自交纯合,增加遗传稳定性;
    从自交株系中选株混合,建立优良整齐的基础群体,从中选择多个自交株系,混合繁殖。
    (5)自然选择:相对一致品种群体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型,种子繁殖所在地的环境条件对群体的自然选择,不希望类型在群体中扩大,使品种原有特性丧失。
    防止措施:减少自然选择,保持品种的遗传平衡状态,加强人工选择,保留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
    (6)不正确的人工选择:
    如玉米杂交种制种,应用纯合的亲本自交系;
    间苗定苗时,往往留大除小,留强去弱,拔除了基因型纯合的幼苗,留下杂苗,使自交系混杂退化。
    防止办法:
    按原品种的典型性选择,不要单一性状选择;
    选留较多的个体,以免发生随机漂移;
    选择产量性状应兼顾几个有关的产量因素,标准应接近群体的平均值,或按众数选择。
    (7)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表型变化:混杂退化是环境引起的表型变化。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