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何谓“合病”、“并病”、“传经”、“直中”?如何理解六经病变的传变规律?
-
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变的反映,其传变规律取决于病体正气的强弱、受邪的轻重和治疗是否恰当。如正气不足,或感邪过重.往往可发生传变,素体强壮者,病的传变多在三阳经,素体虚弱者.其病变易入三阴,或外邪直中三阴经。六经病的传变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循经传:就是按六经次序相传,如太阳病不愈,传入阳明,阳明不愈,传入少阳;三阳不愈,传入三阴,首传太阴,次传少阴。终传厥阴。一说有按太阳一少阳一阳明一太阴一厥阴一少阴相传者。
2.越经传:是不按上述循经次序,隔一经或隔两经相传。如太阳病不愈,不传少阳,而传阳明,或不传少阳、阳明,而直传太阴。越经传的原因多由病邪太盛,正气不足所致。
3.表里传:即是相为表里的经相传。例如太阳传入少阴,阳明传入太阴,少阳传入厥阴。表里相传,是邪盛正虚,由实转虚,病情加剧的证候,与越经传同义。
此外,如患者体质虚弱,抗病力减退,病邪往往可直犯三阴经,而不经三阳的传变,即发病就表现出三阴经的病证,这种现象称为直中。
六经病证中还常见合病和并病现象。合病是指二经或三经同时俱病,如同时出现太阳和阳明的病证,便称为“太阳阳明合病”;或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俱病,则称为“三阳合病”。并病,是指一经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两经交病,有先后次第之分,如太阳病证未罢,仍有恶寒发热之象,又出现口渴、脘腹胀满、大便秘结等阳明病之象,称为“太阳阳明并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平脉的形态是(),(),(),(),()
- 脉来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惟沉取始得
- 肺阴虚证可出现()
- 根据五轮学说,瞳仁位于中央,候脾,属肉轮
- 客色属于病色。
- 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寒痰。
- 辨病邪深浅和胃气的存亡重在察:()
- 何谓肾阴虚证和肾精不足?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 下列哪些证候属阳证()
- 舌胖短缩,苔腻的主病是:()
-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是:()
- 血虚证,以体表肌肤粘膜组织呈现淡白以及全
- 舌色淡白而胖嫩,苔白滑,多属()
- 虚证的邪正关系如何?
- 提示诊断的可能性,但难以确诊的资料是:(
- 瘀阻脑络证的头痛特点是:()
- 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
- 新病呃逆,声高有力,多属()或();久病
- 气陷证,与气逆证相对而言,是指气机升降失
- 抑郁情绪可表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