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椎崇。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材料三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
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 公元十六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同
- “人不能愚笨的浪费上帝的财富,朴实和节俭
-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
- 这一首诗被誉为“宗教改革的战歌”:上帝是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觉察到—个人据有两个人
- 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
- 人们在谈及文艺复兴时,常常引用罗沙克的话
- 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是() ①资本
- 一位法国书商的订书单:“这是我要订购的哲
-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
- 张跃发主编的《近代文明史》中有这样一段
- 公元1772年,从文化意义上说,是
-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
- 材料一:比较一般的带有宗教的色彩,
-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ld
- 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