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已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 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它完全主导了中国的学术界。……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 材料三: 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 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自倍根(注:弗兰西斯·培根)兴而始一矫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子,倡实践实用之学。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其时代与倍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五: 李鸿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 ——苑书义《李鸿章传》 回答: 材料三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简述其背景。
-
含义:向西方学习(如学生回答“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新”,可酌情给分)。
背景:民族危机出现,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思想界死气沉沉(如学生回答“提倡经世致用”亦可酌情给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君
- 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取代儒家
-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①&ldqu
-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
-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
-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
-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当时各种错误思想进行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
-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
- 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
-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
- 宋明时期心学的代表人物是()
-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
-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 “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天子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
-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
-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