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 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 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 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 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 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 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评价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领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
-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
-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
- 16世纪晚期的山东某地“地
- 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
-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
-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
- 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
-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
-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
- 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最符合当时世界历
- 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
-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贱商人,商人
-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
- “鞭打春牛”是立春时节重要的民俗活动。北
- 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唐代诗人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说:“翻倒
- 汉代刘向《说苑》:“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
- 中国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