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控制犯罪嫌疑人认知活动的策略。
-
(1)允许编造谎言和制止撒谎。以期从中发现犯罪人极力回避的问题。
(2)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在恰当的时候,顺着犯罪嫌疑人的谈话,把谈话引向到实质性问题上。
(3)形成错觉,改变认识。通过给犯罪嫌疑人提供某种信息,使其产生错误判断,以改变不愿供述的认识。
(4)加强暗示、引而不发。不直接出示证据,但给以有力暗示,使犯罪嫌疑人处于犹豫动摇的心理状态。
(5)连续使用证据。针对拒供意识较强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有选择地连续出示一系列强有力的证据,配合强有力的讯问攻势,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丧失拒供信心,形成供述的心理动机,促使其彻底交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罪犯自我意识转化的关键是罪犯在正确的()
- 罪犯的心理学研究以罪犯的()和()为主要
- 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经常使用感
- 认知疗法
- 犯罪心理结构
- “弗鲁姆”期望理论公式基本含义是:激励力
- 一定时间和地区的犯罪总和,被称为().
- 造成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
- ()是罪犯承受刑罚心理中最强烈、最迫切的
- 刑罚对犯罪人心理的正效应是()
-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法律因素有哪些?
- 在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时,应树立的观念有
- 犯罪人的认知特征有哪些?
- 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 罪犯正式群体之间的互动带有()、()、(
- 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经历()、
- 从构成结构上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可将其划分为
- 讯问策略实施是围绕着控制犯罪嫌疑人的()
- 边沁学说的核心是().
- 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