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
-
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①审美关系不是理智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它通过对对象外观“形式的关照,返回到主体内心,以自己的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和体验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进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圆融一体的境界。比如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诗中,李白在一种孤独中与敬亭山相看,并且互相都不觉得厌倦。在这种相看中,李白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比如王维曾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直观的把握。
③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的自由关系。比如李白在喝酒时,常常招呼月亮来同饮。他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诗中,人与月亮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了,人与世界形成一种很自由的,超越一切限制的审美关系。
④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主,客体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比如我们只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审美关系中,才能把陶渊明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定为审美客体。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
-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的贡献是()
- 美学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 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
- 在艺术孕育过程中,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主
- 简述对审美形态的认识的各种观点。
- 美感理论建立在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的是()
- 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是指()
- 孕育意象的第一步往往是()
- 关于喜剧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具有代
- 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
- 艺术意象是一种()
- 简述美育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 澄明之境的进入,需要审美主体的()才能自
- 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
- 仿象
- 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
- “悲剧冲突”的提出者是()
- 诗人贾岛与韩愈的“推”“敲”之辨(“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