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材料四: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 仅限于局部世界的认知;受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以本民族为中心。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1651年,英国为巩固商业利益颁布一项
- 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推进
- 1895年美国300多家大垄断企业联合组
-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
-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
- 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
- 材料一: 材料二:
-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
-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
-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是()
- 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
- 材料一: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
- 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
-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 美国学者蒂利在《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
-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
-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对廉
- 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