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三】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四】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
-
异:郑观应主张以商立国;张謇主张以工立国,重点发展棉、铁工业(2分)。
同:都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民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相提并论,
- 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
- 下图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
- “订烧瓷”系指外
- 材料一:清雍正帝说:“
- 材料一:洪武初年规定:&ldquo
- 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的一段话:“夫四民之中
- 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
-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
-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
- 《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
-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
-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棉纺
-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
-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
- 临淄的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汉武帝时主
- “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
- 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
- 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众多青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