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孟子·梁惠王下》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请结合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谈谈你对“与民同乐”的理解。
-
①“与民同乐”思想是基于其仁政和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是以人性善为哲学基础的。
②“与民同乐”是孟子仁政思想在政治方面的体现,这是仁政的直接成果。
③“与民同乐”的思想是孟子将君与民放在政治天平上权衡,得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超越政治的结论之后所作的深入阐发,使民本真正成为一种文化信念及精神境界。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
- “古代女子十五岁称及笄,男子十五岁称()
- 俗话说,“忠臣不事二主”。按此标准,在三
- 杨庆中老师认为,“崇效天,卑法地”的核心
- 校勘的常用方法有()。
- “中国戏曲之母”是什么?
-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
- 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下一句是()。
- 关于汉字的起源,学界通行的说法是仓颉造字
- 下列哪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为什么失败叫“败北”而不是“败南”()。
- 通常我们把仅存一本的图书叫做什么()。
- “铃医”是指什么样的医生()。
-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的下一句是什么?
- “凿壁借光”的典故与谁有关()。
- “境”是为“竟”的一个引申义而造的字。
- 孔子的亲身体验是:“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
- 韩非的思想博大精深,涉猎广泛,但其核心思
- 下列()是白居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