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在池塘中如何采用培育仔蟹?
  • 仔蟹饲养就是蟹苗经3次蜕壳,经20天左右的饲养,养成约2万只/kg的仔蟹(又称豆蟹)。现以上海崇明仔蟹培育池为例,简述如下:
    (1)提供良好的池塘条件蟹种池要求水源充沛、水质为纯淡水,无污染。池塘排灌方便。土质为非盐碱地,并以壤土为最佳。稻田要求靠近水源,保水性能良好。池底少淤泥,池底向出水口倾斜。此外,当年已作蟹种池的塘第二年不能再用于饲养蟹种,以免自相残杀。
    (2)重视整塘,彻底清塘在3月中旬以前,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填好漏洞和裂缝。曝晒一周后用药物清塘,以杀灭池内敌害生物,为蟹苗创造一个无敌害生物的水环境。此项工作一、二级池同时进行。清塘药物同鱼苗鱼种池。
    (3)确保蟹苗在水蚤高峰期下塘在蟹苗下塘前7d~10d(水温22℃~25℃)对一级池施用牛粪或猪粪,每亩150kg~300kg;或在蟹苗下塘前10d~15d用绿肥沤在一级池的四角,浸没水中,以后经常翻动,促其腐烂,每亩用绿肥200kg~400kg。在蟹苗下塘前施用有机肥料,目的是人为地制造水蚤高峰期,以提供蟹苗量多质好的最佳适口饵料。
    (4)放养和种植水生植物在一级池中放养水葫芦、小浮萍(也可用水花生代替),中间用毛竹拦住,在池塘较深的一端种植沉水植物(菹草、眼子菜等),每平方米种4棵~6棵。蟹苗下塘前要求:①水葫芦、小浮萍不少于整个池塘水面的1/2。②水蚤成团,但不呈红色。③水清见底。④无蝌蚪、青蛙、杂鱼、虾等敌害生物。
    (5)做好蟹苗接运工作除了做好蟹苗运输工作外,应做好蟹苗运输的衔接工作。各运输环节必须环环紧扣,密切配合,做到"人等苗、车(船)等苗、塘等苗"。蟹苗运到后,应先将蟹苗箱放入水中2min,再提起;如此往复2次~3次,以使蟹苗适应池塘的水温和水质,然后将蟹苗放入网箱中暂养。
    (6)蟹苗暂养、饱食下塘将蟹苗箱放入网箱中,待蟹苗活动正常后,投喂大量水蚤,使蟹苗吃饱,然后将网箱揿入水中,蟹苗自动游出。饱食下塘的蟹苗,可大大增强有机体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和寻食能力。
    (7)保持合适的放养密度一般每亩(以一、二级池的总面积计算)放苗0.5~1kg。规格大,质量好的,密度可稀一些,反之则密一些。
    (8)分阶段精养细喂生产上可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建立投饵模式(见表7):

    (9)分期注水、控制水位蟹苗刚下塘时,水深保持20cm~30cm,蜕壳变态为Ⅰ期仔蟹后,加水10cm,变态为Ⅱ期仔蟹后加水15cm,变态为Ⅲ期仔蟹后,再加水20cm~25cm,达到最高水位(70cm~80cm)。分期注水,可迫使在水线下挖穴的仔蟹弃洞寻食,防止产生懒蟹。进水时,应采用GG30目的网片过滤,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培育池。如在培育过程中遇大暴雨,应适当加深水位,防止水温和水质特变;否则,容易死苗。
    (10)加强日常管理每日巡塘3次,做到"三查、三勤"。即:清晨查仔蟹吃食,勤杀灭敌害生物;午后查仔蟹生长阶段(蜕壳次数),勤维修防逃设备;傍晚查水质,勤劳作记录。池内要保持一定数量的漂浮植物,一般占水面的1/2左右,如不足要逐步补充。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