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男性,28岁,农民,10月30日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连续发热4天,鼻出血1次。用扑热息痛后热退,但出现头晕、尿少、排尿痛。血象:白细胞数18×10/L,中性粒细胞60%,形态不正常的单核细胞12%,淋巴细胞23%,血小板50×10/L,尿中有膜状物。该疾病诊断为()
A、流行性出血热
B、钩端螺旋体病
C、败血症
D、肾盂肾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A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病人易发生()
- 确定与传染病接触者的检疫期(医学观察时间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
- 乙脑病人早期诊断依据是()
- 抗生素中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是()
- 钩体病感染后可获得的免疫力为()
-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特征应除外()
- 麻疹的传染期是()
- ()皮质激素类药物用于慢性炎症的主要目的
- 下列对肝硬化有确诊价值的是()
- 我国流行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主要是()
- 抗菌药物中最早发现的毒性较低,抗菌活性较
- 关于麻疹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钩端螺旋体病最常见的类型是()
-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
- 被病犬咬伤后的处理包括()
- 我国甲肝疫苗属于()
-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最突出的具有特征性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是()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传染源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