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古代的人怎么钓鱼?
- 现如今,市场上有品种繁多的钓鱼用具。那么,古代的人没有这些先进钓具又怎么钓鱼呢?当然,古人自有办法。先说钓钩,最初是用两头尖的小石条、竹条、木条和兽骨等物品充当钓钩,将其包在钓饵中,等待鱼儿吞食时卡住喉咙后将之钓起;到新石器时代,人们便会磨制骨质钓钩;到商代和西周以后,便有了铁制钓钩,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里对“钓”解析为:“钩鱼也。钩者曲金也,以曲金取鱼谓之钓。”再说钓线,除麻线、丝线,古时将结茧的蚕体内的丝浆收集后,人工拉成单股粗丝,天然干燥后使用。这种丝线,柔软、光滑、透明、强度大。至于钓竿,古代的人常用细而长的竹子来制作,从《诗经》里就可找到根据,《国风·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同时,古人对于钓鱼季节、天气的选择以及钓鱼技巧的运用等方面,也颇有经验。我们把春、秋季视为钓鱼的“黄金季节”,这在古籍里也早有描述,如张志和《渔歌子》中“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指的就是在春季钓鱼的情况;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便道出了秋季正是钓鱼好时节。此外,古人对于线与水色相配的重要性也有所研究,唐朝诗人方干在其《赠江上老人》诗中提到:“潭底锦鳞多识钓,未设香饵即先知。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兰染钓丝。”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邓稼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
-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
- 以下不属于近代中日交流的特点的是()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如何?其对中国文化
- 提出“中华”一词乃“文化之族名。华之所以
- .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
- 日方的行为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
- 中国的“夜市”出现于()
- 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资治通鉴》写的是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 以下属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作品有()
- “1947年7月—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
-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
- 孙中山出生地是在哪里()
- 既是唐朝由盛转衰,又是整个中国文化史转捩
- 人民币大幅度升值()。①意味着人民币兑外
-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主要有()。①则天
- 2008年,()任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 1933年初,在长城各口的抗战中,中国守
- 会昌灭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