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内耳的结构。
  • 内耳是由套叠的两组管道组成,因其走向弯曲,结构复杂,故称迷路。迷路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骨迷路从前至后分为: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他们相互连通,内壁上衬以骨膜。膜迷路悬于骨迷路内,也相应分为:膜蜗管、膜前庭和膜半规管,三者相互通连。膜迷路内充满的液体称内淋巴,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的腔隙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有营养内耳和传递声波的作用。
    1)骨迷路:耳蜗形如蜗牛壳,人的耳蜗围绕蜗轴盘旋两周半。骨蜗管被嵌套在内的膜蜗管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为前庭阶,下方为鼓室阶。两者在蜗顶处经蜗孔相通。前庭位于中部,为一膨大的腔,连接半规管和耳蜗。前庭和鼓室之间的卵圆窗由蹬骨底部所封闭。骨半规管有三个,相互垂直。每个骨半规管与前庭相连处各形成一个一个膨大的壶腹。
    2)膜迷路:膜蜗管盘绕蜗轴两周半,切面呈三角形。上壁为前庭膜,外壁粘膜较厚内含毛细血管,故称血管纹。上皮下方为增厚的骨膜,称螺旋韧带。下壁由骨螺旋板和基底膜共同构成。基底膜上皮增厚形成螺旋器,为听觉感受器。骨螺旋板起始处的骨膜增厚,突入膜蜗管形成螺旋缘,螺旋缘向蜗管中伸出一胶质性盖膜,覆盖于螺旋器上方。膜前庭由椭圆囊和球囊组成。椭圆囊外侧壁和球囊前壁的粘膜局部增厚,形成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均为位觉感受器,合称位觉斑。膜半规管壶腹部的一侧粘膜增厚,形成嵴状隆起称壶腹嵴,也是位觉感受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