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周易参同契》的作者是谁?
  • 《周易参同契》,炼丹著作,旧题东汉魏伯阳真人撰。魏伯阳真人为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生平不详,所有正史均未提及。葛洪《神仙传》载有他进山修炼、服丹成仙的传说,并说他“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三卷”,可见魏伯阳是以道教炼丹家身分显现于历史上的。在《周易参同契》末尾,魏伯阳以自叙口气略述了他的生平:“郐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落权荣。栖迟僻陋,忽略令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平。远客燕闲,乃撰斯文。”寥寥数语,反映了他淡泊名利、不爱荣耀、隐居从道、潜默修真的形象。正是这样一位甘于淡泊的炼丹道士,对于写作《周易参同契》这一不朽的炼丹名著作出了卓越贡献。《参同契》原书已佚,在现存各种注本中,以五代后蜀彭晓的《周易参同契通真义》最为流行。彭本的序言说:“真人魏伯阳者,会稽上虞人也。……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乃隐名而注之。至后汉孝桓帝时,公复传授于同郡淳于叔通,遂行于世。”这个序言告诉我们魏伯阳的生活年代,认为他活动于汉桓帝时期,大致是公元2世纪左右的一位炼丹家。他以《周易》为指导,撰《周易参同契》一书,并把它传授给青州徐从事、会稽淳于叔通。该书由此流布于世。但是,今人陈国符、孟乃昌以不同的方法,分别考证出容字号无名氏注及署名阴长生注的两种《周易参同契》文本为唐本,比彭晓本更早。而容、阴本的序言都肯定徐从事的年代早于魏伯阳。例如阴本之序云:“盖闻《参同契》者,是古《龙虎上经》,本出徐真人。徐真人,青州从事,北海人也。后因越上虞人魏伯阳造《五相类》以解前篇,遂改为《参同契》。更有淳于叔通,补续其类,取象三才,乃为三卷。叔通亲事徐君。”这是说,《周易参同契》本出于徐从事之手,魏伯阳、淳于叔通又分别对之做了增改。即徐从事在前,魏伯阳和淳子叔通在后。因为在《周易参同契》通行本正文最后“委时去害,依托丘山”以下共六十六字组成一隐语,内隐“魏伯阳著”四字,可知四言句为魏伯阳著无疑。因魏晚于徐,故五言句应为徐从事所著。五言句为原出,为经;四言句属释义,为传注。这种理解与彭晓本的说法显然不同。不管哪种说法成立,《周易参同契》成书于东汉年间,这是可以肯定的。魏伯阳对于本书的写作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也是可以肯定的。《周易参同契》是世界现存最早的炼丹著作之一。自唐宋以来,深受教内重视。被称为南宗初祖的张伯端在《悟真篇》誉其为“万古丹经王”。该书的注解本多达二十余种,在《四库全书》中就收入了六种,在《道藏》中则收入了十一种。在这些注本中,最流行的是彭晓的《周易参同契通真义》,最详尽的是宋末元初俞琰的《周易参同契发挥》,而最有名的则首推理学家朱熹的《周易参同契考异》。正是因为朱熹的注解校勘,再加上名炼丹道士陈致虚、陈显微等人的推荐,《周易参同契》终于登上了道教“圣经”的宝座。那么,书名为什么叫“周易参同契”呢?历史上众说纷纭。容字号无名氏注本的序言解释说:“周者,乃常道也;易者,变改之义。言造大还丹、运火皆用一周天,故曰周易者。……参者,杂也;杂其水、土、金三物也。同为一家,如符若契,契其一体,故曰参同契。”对“周易”二字作如此解释,令人难以接受。而后三字之释却为彭晓、朱熹所用,已成定论。虽然如此,与何相“参”?与谁相“同”?与什么相“契”?后世学者对之依然争论不休,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究竟哪一个更准确,恐怕谁也说不清。出于道教内部保密的缘故,《周易参同契》中有不少隐语,令人费解,直到今天,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但不管怎样,《周易参同契》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及其化学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早在1932年,《周易参同契》一书就被全部译成英文,刊登在最权威的科学史杂志《Isis》上。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