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变化有哪些?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十分密切,动脉杈、分支开口,血管弯曲的凸面为病变的发生部位。
    病变过程由轻至重,分为三期:1.脂纹脂斑;2.纤维斑块;3.粥样斑块。继发性变化:斑块内出血、粥样溃疡、附壁血栓、钙化、动脉瘤形成。
    (1)脂纹(fattystreak):脂纹脂斑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据尸栓发现,主动脉的粥样硬化的脂纹9岁以下检出率为11.5%,10-19岁为48.96%.肉眼观主动脉的脂纹常见于后壁及分支开口处,为帽针头大小斑点,宽约1-2mm,黄色条纹,不隆起或微隆起于内膜表面。镜下:内皮下有大量泡沫细胞。
    (2)纤维斑块(fibrousplaquE.:肉眼观,纤维斑块为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随着斑块表层胶原纤维增生及玻璃样变,斑块逐渐变为瓷白色。镜下,斑块表面为一层纤维帽,有多量SMC及大量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弹力纤维,蛋白聚糖,C外脂质)组成。纤维帽之下有多少不等SMC、巨噬C泡沫细胞及细胞外脂质及基质。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plaquE.:粥样斑块或称粥瘤。肉眼观,为明显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表层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黄色粥糜样物(由脂质和坏死崩解物质混合而成)。镜下,纤维层趋于老化,胶原纤维玻璃样变,SMC被分散埋藏在细胞外基质中。深部为大量无完形物质,其内富含脂质,胆固醇结晶,钙化等。底部及边缘为肉芽组织增生,外周有少许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严重者,动脉中膜SMC呈不同程度萎缩,中膜变薄,外膜有反应性炎症。
    (4)复合病变:1)斑块内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出血。2)斑块破裂:形成溃疡及有血栓形成,可造成胆固醇栓塞。3)血栓形成:可引起器官动脉栓塞导致梗死。4)钙化:多见于老年人,钙化灶可进而发生骨化。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变化:1.脂纹脂斑;2.纤维斑块;3.粥样斑块。继发性变化:斑块内出血、粥样溃疡、附壁血栓、钙化、动脉瘤形成。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