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分析中外历史上三次“人治”与“法治”的论争。
-
“人治”和“法治”在中外历史上有过三次大的论争:
(1)最早是我国的儒法之争;
(2)在西方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主张;
(3)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为反对封建专制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法治”和“人治”之争,其主要的分歧,一般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治理国家主要靠什么。人治论者认为,主要靠具有高尚道德的圣君和贤人用道德来治理;法治论者主张,由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治理。
第二,对于人的行为主要靠什么指引。法治论者认为,是靠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和概括性的法律规则和制度来指引;人治论者主张主要靠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指引。
第三,在政治制度上实行什么政体。人治论者主张实行君主制、君主专制或寡头政治;法治论者主张实行民主制度。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有
- 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专利权客体的是()
- 人生价值的评价必须坚持()、()、()、
- 处理离婚必须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 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许多种类,其中由
- 下列选项中,能增强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 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 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 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思考、分析和解
- 宪法和一般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 “夙夜在公”体现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
-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
- 优良的心理品质能增强人际吸引力,不良的心
-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操守为重、守
-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每个社会成员
- 哪位学者描述了西方现代社会在宗教祛魅之后
-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是指()。
- 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