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
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确立
- 忠肝义胆是中国人对一个人行为忠心耿耿、仗
-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
- 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
-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
- 教育的发展,展示着社会的律动,也深受社会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
-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
-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
- 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
- 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
- 《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
- 汉代儒家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
- 朱熹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 董仲舒的学说之所以受到汉武帝的推崇,主要
-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步,丑妇之贱
-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意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