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如何理解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原则?
-
㈠、事实清楚。指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必须清楚,这是对违法违纪行为正确定性量纪的客观基础。定案的事实必须清楚,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含糊不清,更不能把一些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颠倒是非、随意夸大或缩小的材料,作为定案所依据的事实。
㈡、证据确凿。指据以认定违法违纪行为和给予违法违纪行为人处分的证据必须能够充分证明违法违纪行为的存在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对不能够充分证明违法违纪行为客观情况的证明则不能采信。
证据确凿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
⑴、证据必须真实。所取得的证据要能经得起现实和历史的检验
⑵、证据必须与案件有内在的联系,与案件没有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⑶、证据必须充分,能够将违法违纪事实证明清楚,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
⑷、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如有矛盾,必须得到合理排除。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不能认定违法违纪;证据确实、充分的,即使犯错误的本人拒不承认,也可以认定违法违纪。
㈢、定性准确。指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对违法违纪行为人所犯错误事实的性质的认定确实无疑。准确判定案件的性质,是正确处理案件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纪律能否得以正确执行。要做到定性准确,必须要有正确认定案件性质的依据。即党纪处分条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国务院的决定。除此之外,任何规范性文件都不能规定违法违纪行为和处分幅度。要严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决定中规定的违法违纪行为构成要件来认定案件的性质,切忌将此行为认定为彼行为。
㈣、处理恰当。指根据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给予违法违纪行为人恰当的处理,要做到轻重适度,不枉不纵。给予违法违纪行为人的处分是否恰当,对于正确执行党纪和公务员纪律,惩处违法违纪行为人,挽救犯错误人员,教育广大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处理轻了,难以使违法违纪行为人受到应有的惩处,起不到教育挽救本人的目的,还会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产生消极作用。处理重了,滥施纪律,就会损害违法违纪行为人的合法权益。
㈤、手续完备。手续是指案件查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书面材料,即案件调查处理要经过受理检举控告、初核、立案、调查、错误事实材料和本人见面、形成调查报告、移送审理、基层党组织提出处理意见、案件审批、下达和送达处分决定等程序,每道程序都要有相应的文字材料存卷。如果某一程序的手续未到位,就不能进入到下一程序。
㈥、程序合法。程序合法有两层含义:一是调查处理的程序是法定的,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二是调查处理程序中每个阶段的任务、手续、要求是法定的。受理、初查、立案、调查、审理、处理,都必须符合有关的规定。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党员犯了严重错误,支部大会决定开除其党籍
- 党员干部因犯错误被停职检查的,在正式处分
- 党纪处分的时限是如何规定的?是否办理解除
- 审理案件的“二十四字”方针要求是什么?
-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何时起施行?
- 预备党员违纪能否予以党纪立案和给予党纪处
- 党员触犯刑律,被判处拘役(或宣告缓刑)、
- 处分决定与本人见面时本人不签意见怎么办?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处分执行工作
- 党纪处分和行政处分种类有哪些?
- 在党纪处分决定书和行政处分决定书中告知被
- 申诉案件怎么处理?
- 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后,又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 同一案件中涉及多个不同级别的人共同违纪,
- 对公务员的政纪处分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 “复查”适用于什么案件?
- 留党察看处分应从何时算起?由其他处分改为
- 党员受处分后不久,党组织又发现他隐瞒错误
- 处分党员必须履行哪些手续?
- 留党察看期满后恢复党员权利如何办理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