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如何认识和评价1940年前后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
  • ①起因于毛泽东在两篇文章中提出的“中国气派”和“民族形式”问题,提出后陆续在延安、重庆展开讨论,国统区的讨论出现不同意见。
    ②向林冰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民间形式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否定五四以来新文艺的形式;
    ③葛一虹的主要观点:肯定新文艺的形式,对旧形式全盘否定,认为“作为封建残余反映的旧形式无法逃脱其死灭的命运”,“只是历史博物馆里的陈列品”;
    ④郭沫若认为民族形式的核心源泉,毫无疑问的是现实生活;
    ⑤许多作家则在批评向林冰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建立新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茅盾认为建立民族形式要吸收民族文艺的优秀传统,要学习外国文学的伟大作品,要发扬五四以来的优秀作风,还要深入今日的民族现实。
    ⑥胡风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认为民族形式是反映了民族现实的新民主主义内容所要求所包含的形式,而只是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现实的文艺才能为大众所享有,因而从本质意义上说,现实主义的文艺正是大众化的文艺。胡风的见解,独到而深刻。
    ⑦这场讨论,对新文艺向民族化、大众化方向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