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诗作成就。
- 建国后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诗作逐步复苏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叙事诗歌的搜集整理和少数民族诗人队伍的壮大两个方面。解放后,除搜集整理了大量各族民间歌谣外,还整理出版了少数民族史诗与长篇叙事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彝族撒尼人的叙事长诗《阿诗玛》、蒙古族的民间叙事诗《嘎达梅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和蒙古族史诗《格斯尔传》,此外还有云南僳僳族的长歌《逃婚调》、纳西族的史诗《创世记》、傣族的民间叙事长诗《召树屯》、壮族的神话诗《布伯》和回族的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等。而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诗人有壮族的韦其麟(《百鸟衣》等)、蒙古族的纳·赛音朝克图(《我们的国旗》等)、傣族的康朗英(《流沙河之歌》等)、维吾尔族的铁依甫江·艾里耶夫(《祖国,我生命的土壤》等)和藏族的饶阶巴桑(《母亲》)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倾城之恋》写的是()和()的婚恋故事,
- 《“锻炼锻炼”》中,把“小腿疼”和“吃不
- 李有才编的歌,在阎家山一带叫“圪溜嘴”,
- 下列诗人中属于七月诗派的有()。
- 《双桅船》的主要创作手法是什么?
- 《山呼海啸》的作者是谁?()
- 《红岩》是根据革命先烈在重庆“中美特种技
- 下列作品中属于李广田的作品的是()。
- 《作品52号》的作者()
- 《边城》中的傩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如何理解郁达夫作品中显现的反传统道德的病
- 《北京人》剧本的作者是()。
- 张爱玲作品中,主题挖掘及艺术创造最深刻最
- “样板戏”《龙江颂》的前身是话剧( )。
- “三突出”的创作论出现于()。
- 以《棋王》为例,分析阿城的小说所显示出的
- 全国二次文代会于()年在北京召开。
- 综述新时期小说的发展历程。
- 杨沫的()是十七年中一部描写知识分子在动
- 新文学中最早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的一篇作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