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声音进入电影”的美学意义。
-
声音进入电影的确是电影发展史中的一大革命,是人们掌握电影这门艺术沿着“真实性”的电影美学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首先,视觉伴随听觉,使观赏者的注意力大为增强。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艺术形式,它变得更加完整,观赏者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他们对于艺术欣赏的视听感官的全部功能。
其次,由于声音本身的持续,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造型感,这便影响了电影的节奏与剪辑。同时,没有对话的场面还可以用默片的方式进行表现,而声音的客观存在又给予默片和场面作用带来了新的意义,或产生新的戏剧性效果。特别是恐怖片或惊险片,无声的再处理可以更为有效地增强影片的神秘感和紧张气氛。
再者,声音丰富了电影的语言和类型,产生了创造不同的叙事形式的可能性。总之,声音进入电影带来了电影美学形式的变化,带来了电影时空结构的突破,特别是电影的叙事时空和非叙事时空在电影声画观念上的演变,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视听艺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爱森斯坦在《蒙太奇1938》中集中讨论了
- 电影的创始者们最早发现电影具有()和()
- “印度新电影的运动”确立了印度电影的写实
- 法国“新浪潮”电影
- 1902年影片《月球旅行记》大获成功,成
- 前苏联“诗电影”
- 中国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转变过程中声音探索
- 为什么会产生新现实主义电影?
- “恢复时期”电影创作情况如何?
- 1956年苏共开始了全面的“非斯大林化”
-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 中央电视台有影响的综艺栏目有(),受到广
- 解决活动放映问题的最重要的两组人是()与
- 在拍摄现场,()处于核心地位,负责指挥各
- ()学派是早期的英国电影代表,它的主要代
- 1929年到1932年是有声电影的最初尝
- 英国导演希区柯克的代表作有《煤气灯下》、
- 试析1920年代中国电影与“五四”新文化
-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四大导演各自的风格特征。
- 优秀传记故事片《林则徐》中,林则徐的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