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异同。
-
相同点:
1.从认识因素看,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从意志因素看,都不排斥危害结果发生。由此说明和决定了二者都具有故意的性质。
不同点:
1.从认识因素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认识程度有所不同。在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必然性;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2.从意志因素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明显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对结果是积极追求的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放任这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不是积极追求的态度,而是任凭事态发展。
3.特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对二者具有不同的意义。在直接故意的场合,即使追求的特定危害结果没有实际发生,通常也应当追求预备、未遂的罪责;在间接故意的场合,如果没有实际发生特定危害结果,就无所谓犯罪的成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危害行为是()构成客观方面的()。
- 方某因非法经营,于1998年11月18日
- 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
-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
- 刑法学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有何区别?
- 某日黄昏,贾某与张某、刘某等人在山沟里打
- 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
- 李某因失火罪被判出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 以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把刑法的解释分为(
-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存在于()实施的犯罪中。
- 我国刑罚的目的应采取()。
- 犯罪是刑罚的(),刑罚是犯罪的()。
- 龙某系某地长途客车司机。一日龙某驾驶客车
- 以有无犯罪组织为标准,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 甲男和乙女于某日在公园发生性关系,引起游
- 不可抗力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在于行为
-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刑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