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特征包括:
1.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社会管理秩序包括生产、工作、生活、学习、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社会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了虚假的爆炸性、危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行为人用上述物质,向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或者个人进行投放,造成公众心理恐慌,致使社会秩序混乱。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敌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至于因何种目的并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刑法》第336条规定:“未取得医生职业
- 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方法分类,可分为()
- 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共同犯罪()
- 相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实施(),造成()
-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 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无期徒刑的,不
- 犯罪未遂的特征是什么?
- 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着手
- 定罪判刑是刑事责任实现的唯一方式。
- 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
-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
- 以犯罪构成的形态为标准,可将其分为()和
- 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件有()
-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
- 甲盗得一钱包,内有一张活期存折。甲冒充存
- 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有定罪判刑方式、()、
-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刑事责
- 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没有犯罪的社会成员,包
- 犯罪分子没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根据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