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特征和弊端是什么?
- (一)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行政职能模式是在沿用革命战争年代和借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为适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要求而建立起来的。政府以直接的行政手段广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行政职能过分膨胀,形成了所谓的“全能政府”或“超强势政府”的职能模式。这种行政职能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集中计划管理
 我国从1954年的第一部宪法到l982宪法,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职权划分上,赋予国务院极其广泛的职权,而对地方各级政府的职权则没有明确规定。政府通过计划体制和行政手段在国民经济上实行高度集权,要求“全国一盘棋”。
 2.微观直接管理
 为了完成计划任务,政府事无巨细地照顾基层生产单位,所需主要生产资料由主管部门按计划供应,产品由物资或商业部门调拨或收购。企业所有利润与基本折旧基金全部上交国家,企业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费等也由国家财政拨款,统收统支,专款专用。
 3.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改革开放之前,虽然有一段时间我们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但政治统治职能始终是一项重要职能,有时甚至以政治职能代替其他职能。由于不适当地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在整个社会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政府决策出现一系列重大失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这样悲剧的产生。
 (二)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改革开放之前采取的政府为主体、行政化、计划化、集中化的管理方式,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这种“全能主义”
 职能模式主要有以下弊端:
 1.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由于政府对企业和社会事务管得过多过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政府各种管理机构逐渐膨胀,造成部门林立、机构臃肿。
 2.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政府的计划来实现。事实上,政府不可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管”。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经济决策的高失误率。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工作中一再出现决策失误,如“大跃进”、“三线建设”等,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3.容易产生腐败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垄断对商品、服务的供应,人为地限制竞争,抑制了供给的增加,从而扩大了供需之间的差额,由此产生的差价成为腐败的源泉。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挥霍国家资财等腐败现象便屡禁不止,严重削弱了经济和社会活力,降低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社会政治安定。
 4.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分配制度,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从谈起。从社会管理来看,由于政府于预过多,人们难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久而久之,社会因此而丧失了进取的精神积极工作的动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水利部日前表示,我国将实施水利扶贫行动,
- 表达障碍属于()
- 公共事务的特征是()
- 田汉的把对祖国的坚贞和爱情的坚贞有机糅合
- 1929--1933年在资本主义世界爆发
- 南斯拉夫遭德意入侵是在哪一年?
- 试述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 第一部文选是什么?
- ()的理论要点是依法设定职责权体系。具有
- 所谓领导就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
- 用法治的力量去克服和去除人治的遗留和遗毒
- 在下图小空格中已填上了1及7两个自然数,
- 与国税系统支付业务有关的账户为()
-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
- 音乐:耳朵:听见( )
- 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字总要求,即
- 探亲路费计发报销范围的规定正确的是()
- 简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主要类别。
- 分工协调原理规定了组织结构中的()
- 下列不是行政监督主体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