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请比较从三国的户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找出其主要变化,阐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 租庸调制是在均田制基础上,计丁收取赋役,其课征对象是田、户、丁,概言之,是“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规定在以成丁为根本课征对象的原则下,每丁所授之田每年课粟2石即“租”;每丁所撑之户,蚕乡输绢(或绫、絁)2丈及绵3两,麻地纳布2丈5尺及麻2斤即“调”;每丁年服徭役20日,凡不应役者,则折纳实物(6丈绢)以代役,即“庸”,也称“输庸代役”,加役多者可免调免租(凡加役15天者免调,加役30天租调全免)。官僚贵族享有蠲免租庸调的特权。曹魏时期由于战乱,赋税征收困难,将秦汉的田租口赋力役制改为租调制,隋开皇三年(581年),隋文帝允许百姓输庸作役,即以纳布(麻布)代役。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一种人身的解放,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