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详细分析细菌的毒力,并举例说明。
  • 细菌的毒力表示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构成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两个方面。
    一、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疫机制,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组成:
    1.黏附素:
    菌毛黏附素:如大肠杆菌菌毛黏附素(普通菌毛)。
    非菌毛黏附素:如A群链球菌细胞壁的LTA(脂磷壁酸)。
    2.荚膜与微荚膜
    荚膜:如肺炎链球菌荚膜。
    微荚膜:SPA、M蛋白、Vi-Ag、K-Ag。
    3.侵袭性蛋白/酶
    侵袭蛋白:如G-的Ⅲ型分泌系统分泌的蛋白,可直接注入感染细胞,促进细菌的传播。侵袭性酶类:如金葡菌的血浆凝固酶→抗吞噬、抗消化。链球菌:透明质酸酶→扩散↑。
    4.细菌的微菌落和生物膜
    微菌落:是人肉眼看不到的细菌集落,一般为一个克隆。
    生物膜:不是细菌的简单堆积,而是以微菌落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有序性“社区”结构,可为不同种属的细菌共同形成(如:牙菌斑)。
    二、毒素:内、外毒素
    1.外毒素:神经毒素: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细胞毒素:如白喉外毒素;肠毒素:如霍乱毒素
    2.内毒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