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对于最小相位系统而言,采用频率特性法实现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校正的基本思路是什么?静态校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动校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
设校正装置的形式为。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的形式以及对系统静态指标的具体要求,确定校正装置中积分环节p的个数,以及比例环节kc的取值;然后再根据对系统的动态指标的要求,根据受控对象的结构特征,选择超前校正网络、滞后校正网络或滞后超前校正网络,实施动态校正。
静态校正的理论依据:通过改变低频特性,提高系统型别和开换增益,以达到满足系统静态性能指标要求的目的。
动校正的理论依据:通过改变中频段特性,使穿越频率和相角裕量足够大,以达到满足系统动态性能要求的目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螺旋桨的功率与速度及主机供油量与转速的关
- 根轨迹起始于(),终止于()。
- 在用单杠杆差压变送器检测锅炉水位时,若最
-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
- 对于自动控制系统,最不利的扰动形式是()
- 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
- 对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
-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则该系统
- 单位阶跃响应
-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惯性时间常数T愈大则系
- 零阶保持器
- 一阶系统G(s)=的放大系数K愈小,则输
-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 对于稳定的高阶系统,闭环极点负实部的绝对
-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与输入
- 一般控制系统包括()、()、()和传感器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若动态过程第一个波峰值
- 设系统校正前后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